新加坡为什么建筑?
在1965年之前,新加坡的建筑风格深受英国影响,多为欧洲古典主义以及殖民地风格。1963年至1980年间,由于国际经济的强势增长和移民潮的到来,各种高层建筑在新加坡大量涌现,建筑风格也逐渐多元化起来;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受土地资源紧俏、城市重建计划推进及设计师的广泛参与等诸多因素影响,新加坡的建筑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建筑师们纷纷把目光投入到对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上来。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新加坡近年来建筑风格的演变吧! 福南新大厦(Funan Tower)位于新加坡中心,是一座集办公、商业、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项目由两座塔楼和一个连接体构成,主楼高27层,副楼高6层。
该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两座塔楼之间存在一条宽14米的“走廊”,将其连贯起来。这条“走廊”被设计成充满未来感的空间,人们可以通过它进入大楼各层的商场、餐饮区或者办公室。 “走廊”的顶部是一套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它可以收集屋顶及周边区域所降落的雨水,供大楼内部使用。
这套雨水收集系统还配有景观水池和绿化,在“走廊”内营造出舒适静谧的氛围。 莱佛士坊二号楼(Raffles Place II)坐落于新加坡市中心,毗邻著名的莱佛士酒店,总高29层。该项目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号楼是23层的高档写字楼,二号楼则高6层,是集办公、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型物业。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的建筑外立面上设计了双层玻璃幕墙,内部安装有通风器,可以在夏季调节室内温度。而在冬季,这些通风器又可充当加湿器的作用。
两栋楼之间设有空中连廊,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全便捷的步行环境。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NUS Law Faculty)位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中部,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路易斯·伊姆斯(Louis Isadore Kahn)及其事务所担纲设计。项目于1975年开始建造,197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这座四层高的建筑中,每个法律系教师的办公室都面向街道敞开,人们可以从街道上随意地走进教师们的办公室进行讨论。项目的每一层都围绕着一个中央庭院布局,自然光从上方的天窗洒落下来,为这个原本严谨的法律学院平添了许多温馨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