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中人最多?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的家长,花高昂的费用,从幼儿园到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呢? 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和西方的体制在培养人的时候,侧重完全不一样! 中国古代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古时候的教育体系是为了培养人成为完人的,这样一个人他从小接受的道德价值观是让自己先成为一个好人(也就是有德之人);然后好的德行会让他有一个好家庭并且家庭幸福美满(齐家);最后这个人在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他的品德不会差到哪里去(治理国家也是做人)。
所以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最推崇的人--圣贤,都是德才兼备的完人,比如说“孔融让梨”“程门立雪”“杨二郎担山”“王祥卧冰”……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里的人物,他们首先是品德高尚的人,其次才有其他的人格魅力。 而英美的教育体系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在教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求这个人是个普通人(因为精英阶层的人数总是有限的,而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人群);然后在这个基础的框架上,再去塑造这个人的个性以及未来在职业上的发展。
因此你在牛津或者剑桥图书馆里看到的学子可能看上去很平凡——跟街边的普通年轻人没什么区别,甚至有可能你刚刚还和他/她在课堂上也发生过学术上的争论。但是当你了解了他们身上那些不平凡的特质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平凡人其实一点都不平凡。 什么是平凡人不平凡的展示?那就是当这些年轻人离开校园走入社会,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都做得相当出色----那是因为他们在校时就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付出实践去追求自己所想。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父母愿意倾家荡产也要把子女送出国的原因,因为在当今的中国教育制度下,很多出身平民家庭的学子要想出头,除了读书考试似乎没有别的出路。而在英美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尽管穷人家的孩子出人头地的概率高一些,但终究还是靠读书才能走进上流社会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