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有研究生吗?

翟宝军翟宝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所谓的“行为金融”其实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概念。 将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包括投资者和交易者的决策过程)与心理学、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学科都可以归类到行为金融的范畴之内;而采用实证方法验证其理论的结论、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并分析新的数据来支持新观点的研究所做出的成果自然也属行为金融研究的内容。 所以题主所说的“行为金融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任何研究只要以实证为基础并且能够找到足够支撑其论点的新证据,就可以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帮助或启发;况且很多看似“传统”的金融问题实际上也蕴含了一定的心理因素,因此也不能说行为金融就必然“侵入”不了其他领域。

所以个人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行为金融是否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在于什么样的研究工作才能被视作是这一领域的工作。如果对于“领域”的定义过于苛刻,那么确实可以说现在的行为金融还没有成熟到一个可以单独成名的阶段;但如果我们对“领域”的定义更为宽松一些,那结论就会相反。所以问题的本质还是在于对于“领域”的定义究竟应该如何掌握。

其次,从历史来看,行为金融的诞生其实得益于宏观微观分离之后所留下的跨学科研究需求。在传统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中本身并不存在涉及大量实验和数据处理的难度较高的问题,所以在研究对象上自然不需要太多考虑人的行为(虽然微观经济学中也包含了“behavioral economics”这一分支,但主要的研究内容实际上仍然是基于消费者的理论);而在计量和随机控制等统计手段出现之前,也很难对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

因此在70年代以前,虽然金融问题中本身就包含有大量需要运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论内容,但是这些研究仍然被归纳在宏观或者微观的某一个大类之中。80年代之后,随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宏观经济中的统一解释力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随机控制等方法的普及,市场行为开始逐渐被纳入经济学术界的研究范围,而被纳入这一领域的诸多研究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现今行为金融的研究。所以行为金融的形成实际上是与宏观、微观经济学的分离相独立的。 当然,无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现在的行为金融已经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这是毋庸置疑的了。而且作为一个交叉性质十分明显的领域,行为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学科发展的进程。比如心理学在人类决策过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就会对行为金融提出新的研究需求;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分析和处理大规模数据也在行为金融研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黎汝顺黎汝顺优质答主

当前有部分院校在金融专业下设置了金融工程方向,虽未以“行为金融学”命名,但相关课程可能包含行为金融学,如有读博意愿,可在硕博连读或博士研究生阶段专注行为实验、行为金融方向。开设金融工程方向的院校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专业金融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院保险(风险管理与保险、保险精算)专业为例,该专业的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与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管理及金融衍生产品;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期权理论、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和保险精算等。课程内容有国际金融公司和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公司和资本市场、实证金融、资产定价与投资组合管理、公司金融前沿专题、期权理论、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技术与应用、金融工程学、资产定价理论、投资组合管理、保险精算理论和方法、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与报告等,行为金融学也在授课范围内,其中金融硕士属于专业学位,在校学习年限为2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