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制度的原因?
1. 经济衰退,人口下降的同时,少子化持续加剧。1992年日本出生人数创历史新低;而2013年的死亡案例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在二战后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政府推行高强度的产业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带动了就业。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至今,长期停滞的日耳曼式经济结构让政府无力承担大规模失业所带来的社会压力,而不断膨胀的教育投入则是政府能够承受的为数不多的开支之一(与欧盟国家相比,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中,教育投入占比相对较高)——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政府通过扩招,不断刺激高等教育的需求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2. 和战后的高速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是,二战后日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对年轻人的庇护。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年轻人在进入大学之前所面临的选择并不多——“高考”志愿表的选项往往被限制在高考分数刚刚超过录取线的考生才能填报。只要考上了大学(大学入学率长期维持在100%以上),基本就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而在上大学之后,政府和高校也通过各种方式减轻学生的经济和家务负担(例如免学费,给住房补贴等),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业。虽然日本人面临着比中国更为严峻的升学压力,但在精神和物质层面上却享受着更高的待遇。